《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 《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
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个案报道,技术与方法。短篇报道。
1 来稿须附作者所在单位介绍信。文责作者自负。稿件请用计算机打字,并提供软盘,同时打印输出一式二份(包括图、表、照片)或用400字稿纸钢笔手抄,如有照片须附原件,请自留底稿。
2 请勿一稿二投或多投。
3 编辑部对稿件有删改权(涉及原意的重大删改将与作者商榷),如不同意,请事先申明。
4 书写规范:每篇论著不超过3500字(包括:摘要、图、表、照片及参考文献),经验技术交流类不超过2500字,病例报告、短篇不超过1000字。文中字母注意区分大、小写,正体、斜体。准确应用希腊文、罗马文等国际符号。用于上脚标或下脚标的字母、数码或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5 题名和署名: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首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作者署名单行排序,取消并列排序。作者一般不宜超过8名,置于文题下方。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如作者单位两个以上,可在右上角标注l、2、3号,写清单位全称,注明城市和邮编并用相同标志置于作者下方。
6 摘要、关键词:论著英文稿需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字,关键词3~8个,英文摘要、关键词应与中 文摘要、关键词相对应。中英文摘要均采用结构式,即:目的 (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
7 正文: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一般分为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个案报告一般分为临床资料和讨论两部分。正文中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三级,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字分级。计量单位应严格按国务院规定的法定单位采用符号表示。对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必须经统计学处理。文稿可用文字、图或表形式表达,但诸内容不能重复,可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和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0置于正文中,用阿拉伯字码标号。首次出现的简称(缩略语)应先写出全称(中、外文全名),然后才能直接运用。
8 地脚线:首页地脚线下注明¹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技术职称,学位,学历,指导研究生情况;º有基金资助的课题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系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省(市)以上科技成果奖者也须标明;»校友请附毕业证书影印件。
9 参考文献:论著的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超过10篇,综述不超过20篇,并以近5年为主。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并用数字加方括号上脚表示。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0或/etal0。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10 书写采用温哥华格式。 如:[期刊]:作者姓名1文题1刊名,年,卷(期):起页1[书籍]:作(编)者姓名1书名1版次1出版地:出版者(社),年份1起止页1 说明: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编辑部将请作者修改重新打印后再予审编。来稿请附详细有效的联系方式,如:办公室分机、手机、BP机号、家庭电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