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学》系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读者群为全国各地医院、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医务工作者。《安徽医学》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华首席医学网、台湾华艺数字服务集团等全文收录。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卫生服务研究、医学教育、综述、病例报告、读片窗等。内容丰富,编辑规范。
1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2.作者: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3.摘要:论著须附中文摘要,重要文章还必须附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
4. 关键词:论著需标引3~6个关键词。
5. 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6.图表:图表注于文中相应位置,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全文只有1幅图时图序写作附图,只有1个表时表序写作附表。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高宽比例约为5∶7。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7.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
8.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9.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斜体ⅹ(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斜体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斜体sⅹ;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斜体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斜体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斜体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斜体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10.缩略语: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正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1.参考文献:按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按姓前名后书写,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12.文中层次标题请用阿拉伯数字标引,即:1 1.1 1.1.1 这种形式。
13.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14来稿获得本刊稿件编号后,一个月内无消息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