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级别 : 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
地区期刊目录 : 广东目录期刊 河南目录三类期刊 四川目录B类期刊 浙江目录二级期刊 江西目录国家级期刊 福建目录省级期刊 宁夏目录期刊
期刊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出版周期 : 双月
ISSN : 1007-6948
CN : 12-1249/R
出版地 : 天津市
邮发代号 : 6-31
创刊时间 : 1994
专题名称 : 中西医结合
复合影响因子 : 0.807
综合影响因子 : 0.693
在线咨询编辑 立即投稿《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内容涉及中西医结合外科所有专业范畴。设有医学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病例报道、个案报告、经验交流、治法方药、护理园地、学术讲座、文献综述、专家论坛等栏目。
论著、医学论著_临床研究、综述、临床报道、作者须知、实验研究、医学论著_基础研究、医学论著_护理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临床报道_文献综述、病例报告、临床报道_医疗报告、医学论著_医疗报告、病例报道、经验交流、医学论著_麻醉研究、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护理研究、临床报道_病例报告、医学论著_药物研究
文稿应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研究主题能体现创新、科学,且实用性强;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文字简洁易懂,逻辑性强。本刊要求论著、实验研究类文稿字数45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左右,综述、专家论坛以5000以内为宜字,临床报道和短篇报道3000字左右,而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1500字左右。
1.文题:力求简明精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字数以不超过25个汉字(或100个英文字母)为宜,非公知公认的省略语尽量不用,文题中应包含必要的关键词。英文标题中不含虚词,含义应与中文题名一致,实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专用名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用小写,如“Effect of Dachengqi Granule on Morphology of Interstitial Cajal Cells in Rats with MODS”。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按顺序列在文题下面,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原则上不再变动,如需变动则要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单位信息标注在首页左下角,格式为:单位名称及科室(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后分别列出,但一般不宜超过3个单位。通信作者只列一位,包括姓名和E-mail。
3.摘要:投稿我刊的论著、实验研究都必须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采用结构式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撰写,字数在450字左右,内容应简明具体,特别要求结果中必须给出重要的发现和数据,不应简单描述为A大于B,或A强于B等等,更不应对结果加以评论和解释。专家论坛、临床报道、综述、述评、讲座等可采用非结构式的叙述性中文摘要,字数限定在200字内。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我们”、“作者发现”等术语。对摘要内容记述不具体、格式不规范、重点不突出的文稿,将被退回。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相对具体,一般在600个实词以内,统一采用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格式。英文摘要前列出英文标题、前三个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氏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和第一作者的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及国名。四个以上的作者用“et al”表示。
4.关键词:文稿需标引3~5个中英文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中MeSH数据库中选取。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如“TNF”应标引为“肿瘤坏死因子”;也不得使用英文缩写作为英文关键词,应给出英文全义,如“TNF”应标为Tumor necrosis factor。各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英文关键词仅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5.正文要求:研究类文稿一律采用“IMRAD” 格式,即背景介绍、资料和方法(实验研究则用“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背景介绍一般陈述在“资料(材料)和方法”前,不必另列标题,结论陈述在讨论后,也不再另列标题。详细格式和要求参考医学期刊编辑国际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文稿编辑和书写统一标准”,背景介绍应包括研究的历史背景、既往研究结果、研究的重要性和目的以及研究的范围等,篇幅字数不应多于摘要字数。
6 结果记述的内容应与观察项目内容一致,按研究的逻辑次序记录。结果可以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表述,文字内容过多时优先考虑采用图表形式。采用图表形式表述时,采用文字仅对结果简要说明,不应再用文字重复数据,更不应在此对结果进行讨论;但也不允许只列图表而无任何文字说明。特别强调,一些以图片或照片记录的重要发现,必须提供相关的图片或照片资料。
7 讨论内容包括简述研究的重要发现,重点对这些发现进行解释和机制探索、与类似的其他研究的关系、该研究存在的优缺点、将来还需探索的方面等,一定避免重复陈述结果中的详细数据。讨论中既要避免综述式的长篇大论,偏题讨论,又要避免重复结果式的肤浅记述而缺乏深入分析。
8 结论主要强调研究结果的关键点,与主题相呼应,并与摘要中的结论一致。
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要求:(1)引文必须为作者亲自精读、精选、以近5年公开发表或发行的期刊或图书(含电子出版物)为主;当有多条文献引证一个观点时,只选最新的、能紧密引证作者观点的1~2篇引文,避免3条以上的引文引证一个观点。(2)一些原创性理论、学术思想、科研方法、成果或数据等的引用,引文年限不受限制。(3)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会议纪要、研究生论文集、专家观点等作为参考文献,也不宜引用教科书、内部资料等。(4)我刊特别建议作者尽量充分引用本刊相关文献。(5)对不符合上述要求或间接引用参考文献的文稿将被退回。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两篇文献引证一个观点时,采用短横线(-),而不能用逗号(,)或其它符号,如〔1-2〕,而非〔1,2〕。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著录,超过3人者只著录前3人,后以 “,等” 表示(英文文献以“,et al”表示),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
中文期刊用全名,后接出版年,卷(期):起止页。外文参考文献著录参照医学期刊编辑国际委员会制定的格式标准(http://www.nlm.nih.gov/bsd/uniform_requirements.html),期刊名称必须用缩写,缩写名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国外作者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
10 医学术语与缩略语:医学名词术语应以《医学名词1997: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对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最新版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 》、《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规范选用;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选词执行。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CT、MRI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移行。特别提醒作者,一旦在前文中使用缩略语,则文后一律使用该缩略语,而不允许缩略语与中文全称交替使用。
11 . 图表要求:每幅图、表应有简明准确的标题,置于图下方或表上方。说明性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其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表格中注释用的角码符号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按a、b、c、d、e、f…顺序选用,在表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本刊不再使用#、*、†、△等等符号。单一角码用于表示P<0.05;若用表示P<0.01,则用双角码, 如“aP<0.05;aaP<0.01”。线条图的高宽比例以5:7为宜。
图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建议采用tif格式,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组织(病理)学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片若为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
照片的大小以9cm×6 cm为宜,每幅照片的背面应贴上在正文中出现的序码并注明上下方向。大体标本照片应有尺度标记。照片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用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照片不可折损。机上下载的大体和组织、细胞图片应改拍为像片刊出。
12 计量单位:执行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量的名称应根据GB 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规定使用,如分子量应为相对分子质量。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不宜采用ng/kg-1·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A”。 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斜体字A。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血压仍以mmHg表示。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只写一次,如:“750.4ng/L±18.2ng/L”可以写作“(750.4±18.2)ng/L”。
13 .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14.基金项目的标识:论文所涉及的基金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左下角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作为脚注的第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