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解放军第88医院主办,全军骨科中心承办,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创刊17年来始终坚持以读(作)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办刊方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重点介绍国内外矫形外科(骨科)领域包括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以及相关产品信息。
临床与基础研究论著、综述、临床技术创新、经验交流、个案报告、会议(座谈)纪要、骨科学术动态、医学见闻
1 论著类文章必须设有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临床研究样本数一般每组不能少于30例;动物实验每组不能少于8只,达不到此要求者,不能以论著形式发表。临床研究论文随访时间骨创伤必须在1年以上,骨疾病宜在2年以上。疗效不稳定的骨疾病随访时间还应更长些,对随访时间不足2年者,原则上不以论著形式发表。临床技术创新类文章需详述技术创新背景,突出创新技术方法、突出实用性、必须配有典型病例图片或视频、不需长期随访。
表1 建议各类稿件最大字数与相关资料数
稿件类型 | 正文字数 | 图数 (亚图数) | 表 | 文献 |
论著 | 5500 | 7 (15) | 4 | 30 |
技术创新 | 5,000 | 7(15) | 2 | 20 |
荟萃分析 | 4,500 | 7 (15) | 4 | 30 |
综述 | 4,000 | 3 (15) | 4 | 30 |
经验交流 | 3,500 | 3 (6) | 1 | 10 |
病例报告 | 1,000 | 2 (4) | 0 | 10 |
读者来信 会议纪要 学术见闻 | 500 1500 2500 | 2 (2) 4(8) 4(8) | 0 0 0 | 10 0 0
|
2 基金项目 论文如属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重点攻关课题,可在文题右上角加“△”号,然后在文稿首页下方与作者信息一起,予以注释。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以“;”间隔。
3 文题 文题应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包括重要的关键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主要观察指标。中文字数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不建议设副标题,不用标点符号、不使用缩略语,英文不超过10个实词。
4 作者署名 作者系从事论文的选题、构思,参与具体研究过程并撰稿(或执笔)的主要人员(一般不应超过10人)。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
5 作者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应详细到医学院校的系、医院的科室,打印在作者姓名之下,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姓名、职称、学位与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包括区号)、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均打印在正文首页最下边,用一横线与正文分开。
7 摘要 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类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4结构式),采用第3人称撰写,中文摘要字数一般要求500个汉字左右,英文摘要为500个实词左右。内容要与中文一致,不分段、不列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结果部分应给出关键数据与统计值,结论部分仅描述从结果中可直接推导的内容,不可过度延伸。技术创新类文章需500字左右描述性中英文摘要,着重于创新背景目的与创新技术方法,近期结果与展望。经验交流、短篇论著类文章,只需4结构式中文摘要,不需英文摘要。综述类文章必须在正文前有300字左右描述性简短中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
8 关键词 摘要后需附3~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汇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
9 前言 前言是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导言,位于正文之首,虽不设标题,但十分重要。应包括四部分内容:(1)研究的重要性,用常识或流行病学等资料说明问题的重要性。(2)研究背景: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前人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并引用相应的文献;(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引出您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提出研究假设,点明自己的创新点;(4)研究方法:简要介绍自己研究设计的名称及主要方法。前言一般在500字左右。
10 资料与方法体现文章是否具有足够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研究对象与分组:研究对象的确立,包括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伦理批准或患者知情同意、数量、时间段、研究对象的特征等。组的命名必须全文一致,最好直观反映所接受的处理特征,如“××微创组”和“××常规组”,尽量避免使用“观察组”和“对照组”,以便于读者阅读。(2)处理方法:包括手术方式、用药与方式、康复方法等。对此内容描述应简明准确,对有实质性改进方法要写明改进之处,如为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主要的药品、试剂、仪器、动物应说明来源、批号或规格。(3)观察评估指标:尽可能全面,最好采用客观量化检查指标,如检验值、影像测量值等。对非量化临床症状、体征和功能应进行量化或等级化,建议采用采国际通用的量表,尽量避免自创量表,以便文章与其他资料的比较。(4)统计学处理方法,简述采用的统计软件,数据表达方式,不同资料的具体统计分析方法,检验水准等。注意资料与方法部分应控制在正文全文篇幅的30%,论著类文章约1500~1600字左右。
11 结果部分是医学论文的核心,是研究创新最重要的表达。应围绕研究的主题,将研究观察所得的原始资料数据,经审查、校对、分析归纳和统计处理后,以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表达出来。正文描述完整的客观现象与趋势,表给出具体数据、统计值,(计量资料经统计处理后保留小数点后2位,统计值保留小数点后3位),图直观展示典型现象,正文中不再重复表中的具体数据。图表应具有自明性。结果应按逻辑顺序撰写,应与方法部分的观察评估指标相对应。结果部分应占正文篇幅的30%左右,论著类文章约1200~1500字左右。
12 讨论着重对研究结果的机理和意义进行阐明、推理和评价,并引用文献与以往类似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可重述研究的核心结果,但不必复述具体数据,勿作过度文献综述。此外,应阐明方法上的不足和发现的局限性,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最后提出本研究的结论与展望。讨论部分应占正文篇幅的30%左右,论著类文章约1500~1600字左右。
13 统计学方法 按国家标准GB3358.1-2009《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统计学处理必须在临床资料中单列一项,标明采用统计软件的名称及版本、检验方法,结论性指标应写出具体的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然后列出P值。
14 表格按表格标识(表号)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顶线上方是表号和描述性表题目,横栏为组别、纵栏为指标,有合计和统计学内容(如t值、P值等)时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数,统计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表注解置于表体下方,说明表中各种符号、缩写等的含义。建议采用Word 的制表功能制表,所有表格依次置于文档次尾部,与前部文档(一般是参考文献部分)用分页符分割。
15 图片 按图片的标识(图号)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可完整叙事的一幅或一组图片按图1、2、3…编码,组图中的亚图用a、b、c …编码。所有图片资料依次置于文档最尾部,与前部文档(表格)用分页符分割。应注意组图中各亚图缩放比例要一致,肢体照片需包括一端关节。每幅或每组图下方冠有图号、描述性题目,后接可完整叙事的图注,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摄片时间,对主要征象的描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片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并征得版权所有者的使用授权。除在Word文档中编辑图片与图注外,还必须再将高清晰图片文件作为附件一起上传至投稿系统中。 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JPG格式,分辨率最小为300 dpi。
16 参考文献 引文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应以近3~5年来发表的文献为主(≥50%),论著、基础研究类文章15~20条、综述类文章35条以内,一般经验交流6~8条。按文内引用顺序排列,在引用处以右上角码标示,加方括号,如×××〔1〕。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顺序排列,序号编码加方括号,不加圆点,空一格。注意作者姓名与文内应一致,并在引文题目后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参考文献类型。即: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引用的文献最好为期刊正式发表的,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即: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网上期刊[J/OL],光盘图书[M/CD]。
其格式为,杂志:[序号]作者(前3名均应列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参阅本刊)。书籍:[序号]作者(前3名均应列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第几版出版(“第”字省略,如:3版。如系第1版出版,不用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参阅本刊)。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